《自然可持續性》(Nature Sustainability)是一本以Energy-Renewable Energy, Sustainability and the Environment綜合研究為特色的國際期刊。該刊由Springer Nature出版商創刊于2018年,刊期12 issues per year。該刊已被國際重要權威數據庫SCIE、SSCI收錄。期刊聚焦Energy-Renewable Energy, Sustainability and the Environment領域的重點研究和前沿進展,及時刊載和報道該領域的研究成果,致力于成為該領域同行進行快速學術交流的信息窗口與平臺。該刊2023年影響因子為25.7。CiteScore指數值為41.9。
Nature Sustainability will bring together all of the research fields contributing to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ways in which we organize our lives in a finite world and the multiple impacts our actions have. Beyond fundamental research, the journal will publish significant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policies and solutions that will ensure human well-being now and in the future. Its aim is to facilitate important cross-disciplinary dialogues to respond to the greatest challenges of our time.
《自然可持續性》將匯集所有研究領域,以深入了解我們在有限世界中組織生活的方式以及我們的行為所產生的多重影響。除了基礎研究之外,該期刊還將發表有關確保人類現在和未來福祉的政策和解決方案的重要研究。其目的是促進重要的跨學科對話,以應對我們時代的最大挑戰。
《Nature Sustainability》(自然可持續性)編輯部通訊方式為HEIDELBERGER PLATZ 3, BERLIN, GERMANY, 14197。如果您需要協助投稿或潤稿服務,您可以咨詢我們的客服老師。我們專注于期刊咨詢服務十年,熟悉發表政策,可為您提供一對一投稿指導,避免您在投稿時頻繁碰壁,節省您的寶貴時間,有效提升發表機率,確保SCI檢索(檢索不了全額退款)。我們視信譽為生命,多方面確保文章安全保密,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泄露您的個人信息或稿件內容。
2023年12月升級版
| 大類學科 | 分區 | 小類學科 | 分區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 環境科學與生態學 | 1區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環境科學 ENVIRONMENTAL STUDIES 環境研究 GREEN & SUSTAINABLE SCIENCE & TECHNOLOGY 綠色可持續發展技術 | 1區 1區 1區 | 是 | 否 |
2022年12月升級版
| 大類學科 | 分區 | 小類學科 | 分區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 環境科學與生態學 | 1區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環境科學 ENVIRONMENTAL STUDIES 環境研究 GREEN & SUSTAINABLE SCIENCE & TECHNOLOGY 綠色可持續發展技術 | 1區 1區 1區 | 是 | 否 |
2021年12月舊的升級版
| 大類學科 | 分區 | 小類學科 | 分區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 環境科學與生態學 | 1區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環境科學 ENVIRONMENTAL STUDIES 環境研究 GREEN & SUSTAINABLE SCIENCE & TECHNOLOGY 綠色可持續發展技術 | 1區 1區 1區 | 是 | 否 |
2021年12月基礎版
| 大類學科 | 分區 | 小類學科 | 分區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 環境科學與生態學 | 1區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環境科學 | 1區 | 是 | 否 |
2021年12月升級版
| 大類學科 | 分區 | 小類學科 | 分區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 環境科學與生態學 | 1區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環境科學 ENVIRONMENTAL STUDIES 環境研究 GREEN & SUSTAINABLE SCIENCE & TECHNOLOGY 綠色可持續發展技術 | 1區 1區 1區 | 是 | 否 |
2020年12月舊的升級版
| 大類學科 | 分區 | 小類學科 | 分區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 環境科學與生態學 | 1區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環境科學 ENVIRONMENTAL STUDIES 環境研究 GREEN & SUSTAINABLE SCIENCE & TECHNOLOGY 綠色可持續發展技術 | 1區 1區 1區 | 是 | 否 |
基礎版:即2019年12月17日,正式發布的《2019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將JCR中所有期刊分為13個大類,期刊范圍只有SCI期刊。
升級版:即2020年1月13日,正式發布的《2019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升級版(試行)》,升級版采用了改進后的指標方法體系對基礎版的延續和改進,影響因子不再是分區的唯一或者決定性因素,也沒有了分區的IF閾值期刊由基礎版的13個學科擴展至18個,科研評價將更加明確。期刊范圍有SCI期刊、SSCI期刊。從2022年開始,分區表將只發布升級版結果,不再有基礎版和升級版之分,基礎版和升級版(試行)將過渡共存三年時間。
JCR分區等級:Q1
| 按JIF指標學科分區 | 收錄子集 | 分區 | 排名 | 百分位 |
| 學科:ENVIRONMENTAL SCIENCES | SCIE | Q1 | 4 / 358 |
99% |
| 學科:ENVIRONMENTAL STUDIES | SSCI | Q1 | 2 / 182 |
99.2% |
| 學科:GREEN & SUSTAINABLE SCIENCE & TECHNOLOGY | SSCI | Q1 | 1 / 91 |
99.5% |
| 按JCI指標學科分區 | 收錄子集 | 分區 | 排名 | 百分位 |
| 學科:ENVIRONMENTAL SCIENCES | SCIE | Q1 | 4 / 359 |
99.03% |
| 學科:ENVIRONMENTAL STUDIES | SSCI | Q1 | 2 / 184 |
99.18% |
| 學科:GREEN & SUSTAINABLE SCIENCE & TECHNOLOGY | SSCI | Q1 | 1 / 91 |
99.45% |
| Gold OA文章占比 | 研究類文章占比 | 文章自引率 |
| 19.28% | 97.95% | 0.01... |
| 開源占比 | 出版國人文章占比 | OA被引用占比 |
| 0.09... | 0.06 | 0.01... |
名詞解釋:JCR分區在學術期刊評價、科研成果展示、科研方向引導以及學術交流與合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價值。通過對期刊影響因子的精確計算和細致劃分,JCR分區能夠清晰地反映出不同期刊在同一學科領域內的相對位置,從而幫助科研人員準確識別出高質量的學術期刊。
| CiteScore | SJR | SNIP | CiteScore 指數 | ||||||||||||||||||||||||||||||||||||
| 41.9 | 7.366 | 5.329 |
|
名詞解釋:CiteScore是基于Scopus數據庫的全新期刊評價體系。CiteScore 2021 的計算方式是期刊最近4年(含計算年度)的被引次數除以該期刊近四年發表的文獻數。CiteScore基于全球最廣泛的摘要和引文數據庫Scopus,適用于所有連續出版物,而不僅僅是期刊。目前CiteScore 收錄了超過 26000 種期刊,比獲得影響因子的期刊多13000種。被各界人士認為是影響因子最有力的競爭對手。
歷年中科院分區趨勢圖
歷年IF值(影響因子)
歷年引文指標和發文量
歷年自引數據
2019-2021年國家/地區發文量統計
| 國家/地區 | 數量 |
| USA | 316 |
| England | 126 |
| Australia | 80 |
| CHINA MAINLAND | 77 |
| GERMANY (FED REP GER) | 67 |
| Netherlands | 60 |
| Canada | 57 |
| Sweden | 43 |
| Switzerland | 37 |
| France | 36 |
2019-2021年機構發文量統計
| 機構 | 數量 |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YSTEM | 70 |
| STANFORD UNIVERSITY | 31 |
| UNIVERSITY OF LONDON | 26 |
|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PPLIED SYST... | 25 |
| STOCKHOLM UNIVERSITY | 24 |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23 |
| NATURE CONSERVANCY | 22 |
|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 INDUSTRIAL RES... | 21 |
|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NERGY (DOE) | 21 |
| WAGENINGEN UNIVERSITY & RESEARCH | 21 |
2019-2021年文章引用數據
| 文章引用名稱 | 引用次數 |
| China and India lead in greening of the ... | 206 |
| A good life for all within planetary bou... | 110 |
| A spatial overview of the global importa... | 93 |
| Six Transformations to achieve the Susta... | 78 |
| Global assessment of agricultural system... | 77 |
| Sustainability and resilience for transf... | 66 |
| Water competition between cities and agr... | 62 |
| Nanoporous polyethylene microfibres for ... | 55 |
| Nexus approaches to global sustainable d... | 53 |
| The role of nanotechnology in tackling g... | 49 |
2019-2021年文章被引用數據
| 被引用期刊名稱 | 數量 |
| NAT SUSTAIN | 112 |
| SUSTAINABILITY-BASEL | 77 |
| SCI TOTAL ENVIRON | 54 |
| ENVIRON RES LETT | 47 |
| CURR OPIN ENV SUST | 39 |
| J CLEAN PROD | 29 |
| ENVIRON SCI TECHNOL | 27 |
| WATER-SUI | 24 |
| SCI REP-UK | 22 |
| BIOL CONSERV | 18 |
2019-2021年引用數據
| 引用期刊名稱 | 數量 |
| SCIENCE | 306 |
| P NATL ACAD SCI USA | 278 |
| NATURE | 269 |
| ENVIRON SCI TECHNOL | 134 |
| NAT CLIM CHANGE | 120 |
| NAT SUSTAIN | 112 |
| ENVIRON RES LETT | 108 |
| GLOBAL ENVIRON CHANG | 97 |
| ECOL SOC | 81 |
| PLOS ONE | 80 |
中科院分區:1區
影響因子:8
審稿周期: 18 Weeks
中科院分區:1區
影響因子:15.1
審稿周期:
中科院分區:1區
影響因子:14
審稿周期: 13 Weeks
中科院分區:1區
影響因子:9.9
審稿周期:
中科院分區:1區
影響因子:4.2
審稿周期: 12 Weeks
中科院分區:1區
影響因子:10.9
審稿周期: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HEIDELBERGER PLATZ 3, BERLIN, GERMANY, 14197。